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慈善人物

百岁婆婆长者风范 志工关怀廿年不相离

105岁的心景婆婆,是慈济新加坡分会最年长的关怀户,也是关怀时间最长的一个个案。,至今为止,慈济人依然时时探望心景婆婆,给予最温馨的呵护。而看到蓝天白云的志工身影,婆婆就像见到亲人般开心不已,有说不完的话语。


SG20130301 CHA LZR 002
志工例行访视中,难得看到一百零五岁的心景婆婆精神特别好,志工用轮椅推着婆婆到病房外的走廊走走,晒晒太阳。(攝 / 练志日)

“心景婆婆,你以前太极拳打的可真好哦!可以比划给我们看吗?”暖暖的阳光照在新加坡仁慈疗养院的院子里,今天(2013年3月1日)的例行访视,难得105岁的陈心景婆婆精神特别好,慈济志工周碧云、王丽娟、范优丽用轮椅,推着婆婆到病房外的走廊走走,晒晒太阳。

虽然心景婆婆耳朵重听,认知能力、记忆力严重退化,但是看到蓝天白云的志工身影,婆婆就像见到亲人般开心不已,滔滔不绝地说着话,感觉就像多年前,志工每个月到婆婆家做家访一样的熟悉亲切。

经历二次大战 婆婆乐天知命

早从慈济新加坡分会还未正式注册成立(1993年)之前,慈济就已开案关怀陈心景婆婆。当时婆婆已经85岁,和干儿子甘日雄同住。“心景婆婆”是志工对这位长者的昵称,每当志工这样叫她时,婆婆都乐在其中,非常欢喜。

SG20011118 CHA LZH 002
2001年志工协助心景婆婆搬家,志工的用心让婆婆感激不尽,也当下慷概捐出一百元存款给慈济做为慈善用途。(攝 / 林祖慧)

1908年出生的心景婆婆,在十多岁时就离乡背井,从中国广东到南洋来找寻赚钱的机会,好寄钱回乡养家。她做过女佣、清洁工,也经营过小生意,最后在新加坡落户定居。

当年,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绵延到新马,心景婆婆曾经目睹战争的残酷,经常和志工分享,她如何在战场上跨越尸体而逃出生天的恐怖经历。战争带给她终身难以挥去的阴影,却也让她更懂得珍惜生命,进而乐天知命。

心景婆婆曾经有过一段婚姻,后来先生早年往生,两人膝下并无子女,婆婆从此就自力更生、独自生活。46岁时,她认养当时19岁的邻居甘日雄为义子,两人非常投缘。

甘日雄自幼就失去双亲,从未感受过母亲温柔的爱,心景婆婆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般照顾,甘日雄也对心景婆婆尊敬有加,数十年来,母子情深、互相扶持,在平淡中过日子。

过着清苦生活 婆婆乐善好施

后来心景婆婆年纪大了,无法出门工作,就靠甘日雄微薄收入来维持家计。平日干儿子出去上班,婆婆就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、念经,或和邻居聊天,生活简朴。而当慈济志工去探望她时,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刻。

心景婆婆总拿出年轻时的旧照片,一遍又一遍地和志工分享。会打太极拳的婆婆,还经常要志工站起来,打几招给她看看,非常活泼有趣。每当志工结束家访要离开时,她都依依不舍地送到电梯门口。到后来,婆婆因退化而行动不便,就把钥匙留在门边,让志工自己开门进屋。然而当志工告辞离去时,婆婆却还是坚持送志工到门口。

“那时候,我们担心婆婆要怎么回去关门,她总说没关系,其实我们都躲在电梯转角处偷看她有没有顺利走回家,那份情谊,就像家人般亲密。”十多年来,一直陪伴婆婆的志工周碧云笑着说。

心景婆婆生活清苦,平日省吃俭用,却很舍得布施,经常捐钱给慈济来救济需要帮助的人。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时,婆婆二话不说,马上将她积存多年的积蓄,约1600新元(约合台币38,000)捐出来济助灾民。“钱不多,意思、意思。”是谦虚的婆婆最常说的话。

因为志工的爱,也让婆婆对慈济非常认同及护持,只要收到邀约,婆婆和甘日雄一定准时出席慈济的活动。2003年,新加坡分会举办十周年成果展,婆婆还是其中的一位看板人物。当婆婆满面笑容地站在自己的看板前时,也真实地见证了慈济在新加坡的美善足迹。

SG20030802 GNA 097
2003年慈济新加坡分会举办十周年成果展,婆婆还是其中的一位看板人物。当婆婆站在自己的看板前时,也真实地见证了慈济在新加坡的美善足迹。(攝 / 新加坡分会文史组提供)

母子之情深厚 婆婆心系义子

然而好景不长,2004年底,当时已经96岁的心景婆婆在家中不慎跌倒,紧急入院开刀治疗。工作、家庭两头烧,甘日雄体力不济,为了全心照顾婆婆,甘日雄只好停止工作,家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。

慈济于是将婆婆从精神关怀的个案,转为生活补助的照顾户,从2005年初起,每月补助生活费300新元,直到6月甘日雄向政府申请补助有着落,而减至150新元。

SG20070520-CHA-LDX-018
每逢慈济举办的发放日或独居长者关怀日中,义子甘日雄皆会陪伴心景婆婆出席,孝亲之情溢于言表。(攝 / 黎东兴)

SG20070520-CHA-XML-038
生性乐天的心景婆婆在发放日中,志工用心地为婆婆理发,婆婆不禁竖起拇指赞好。(攝 / 萧明兰)

SG20070520-CHA-XML-054
心景婆婆生活清苦,平日省吃俭用,却很舍得布施,经常捐钱给慈济来救济需要帮助的人。当得知慈济在推广竹筒岁月时,婆婆也当下响应掏出纸币投入竹筒内。(攝 / 萧明兰)

SG20070520-CHA-XML-064
因为志工的爱,也让婆婆对慈济非常认同及护持,每次只要见到志工婆婆就像见到亲人般开心不已,有说不完的话语。(攝 / 萧明兰)

这时候,已经70岁的甘日雄健康逐渐走下坡,每日还要照顾年迈体弱、行动不便的婆婆,身体颇为吃不消。2005年6月,在政府医院的社工协助下,婆婆住进了仁慈疗养院的长期疗养病房,(之前也曾在观明综合医院、陈笃生医院小住。)尽管如此,婆婆心心念念的,除了慈济志工外,就是这个已经古稀之年,至今独身的义子。

为了不让心景婆婆忧心,甘日雄每天两次,风雨无阻地带着婆婆爱吃的食物,到疗养院探视婆婆。性情温和的甘日雄,在医院里照料婆婆时,也会自动自发地服务其他老人家,让旁人倍感窝心,连护士都十分赞叹。

SG20071024-CHA-YSY-005
为了庆祝心景婆婆的九十九岁大寿,志工到仁慈疗养院筹备一个温馨小巧的庆生会。大家围着婆婆唱生日歌,衷心祝福她身体健康,平安吉祥。(攝 / 杨淑元)

不幸地,甘日雄于2007年7月发现罹患癌症,多次的疗程后病情都未见起色。他的身体日益消瘦,到后期变得形容枯槁。在治疗过程中,甘日雄因为身体状况不佳,再者也不愿意让婆婆看到他的状况而担心,所以再也不能如期探访婆婆。

在这期间,幸好慈济志工为他们母子搭起了桥梁,除了代替甘日雄每周到疗养院探视婆婆,志工也定期探访甘日雄,给予他支持及陪伴。

2008年初,甘日雄病情恶化,他知道自己不久人世,无法继续照顾婆婆,非常挂念,希望临终前能见上婆婆一面。家人为了圆其心愿,便请慈济志工携带婆婆,于2月17日在慈怀中心,让他们母子团聚。当时婆婆为义子虔诚祝福,场面令人感动和唏嘘,而甘日雄心愿已了,在2月20日安详往生。

SG20080217-CHA-CRF-013
义子甘日雄鼻咽癌病情恶化,即将不久人世。家人为了圆其心愿,便请慈济志工携带心景婆婆前往慈怀中心探望,让他们母子团聚。(攝 / 蔡荣富)

懂得知足感恩 婆婆轻安自在

2013年,已经105岁的心景婆婆,是慈济新加坡分会最年长的关怀户,也是关怀时间最长的一个个案。,至今为止,慈济人依然时时探望心景婆婆,给予最温馨的呵护。回顾二十年来的访视过程,志工觉得学习良多。

王丽娟表示,每次探望婆婆后,婆婆总是回以满满的祝福话语,“我总觉得我们带给婆婆的不多,只是做他的亲人,陪伴她而已。但是,在婆婆身上,我看到了长辈的典范,生活虽然苦,但是她不悭贪,舍得布施,慈悲喜舍,轻安自在,这是我从婆婆身上学到的精神。”

“每次我们探视她时,问她有什么需要,她总是说没有。却一直谢谢我们去看她。心景婆婆就是很懂得知足、感恩的长者。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精神啊!”周碧云说。

不管生命的坎坷,不论生活际遇的困苦,105岁的陈心景婆婆懂得知足感恩,轻安自在,就是一位长者给予我们最好的风范及身教。

SG20130220-CHA-LSF-005
心景婆婆耳朵重听,认知能力及记忆力严重退化,慈济人依然时时探望和婆婆说话,也不时拿出证严上人法照和一些旧照片给婆婆看,让婆婆唤起了许多美好回忆。(攝 / 刘素方)

延申阅读:22载拉长情 送别心景婆婆

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