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教育

登山体验大自然 慈少发挥团队精神

2013年12月28日和29日,新加坡慈济青少年班举办两天的慈少营,为一整年课程划上圆满句点。营队第一天,课务团队特地安排慈少们到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(Bukit Timah Nature Reserve)登山,让他们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,凝聚伙伴们之间的默契。


SG20131228 EDA LLL 032
上下小石崖极为考验,同学们除了要细听慈青哥哥姐姐的指示,还要齐心协力,一个拉一个,避免脚站不稳或踩空而跌倒。(摄 / 梁俪磷)

2013年12月28日和29日,新加坡慈济青少年班(简称“慈少”)举办两天的慈少营,为一整年课程划上圆满句点。

营队第一天,相较于以往都是到社区关怀或学做资源回收,这次由慈济青年大专联谊会(简称“慈青”)承担的课务团队,特地安排慈少们到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(Bukit Timah Nature Reserve)登山,让他们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,凝聚伙伴们之间的默契。

周六的早晨风和日丽,155名慈少和工作人员分乘四辆巴士,从各个地点来到武吉知马山山脚。因人数众多,大家分成高、低年级的两种路线进行,高年级路线相对更具挑战性。最终在伙伴和队辅爸爸、妈妈的鼓励下,大家都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。

SG20131228 EDA XJS 024为了让慈少同学体验大自然之余也增添登山的趣味,慈青同学们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要他们走入山中寻幽探秘。图标曾淑惠向同学们解说任务卡。(摄 / 许景盛)

贴近自然 回到自然 

走在树林中,呼吸新鲜的空气,脚踩在泥土路上,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小朋友而言,是少有的体验,很多慈少都是第一次来登山。“这裡有很多树,路一直弯来弯去,又不平。”慈少陈云量分享他的登山心得。“我觉得大自然的东西很方便,热的时候还可以捡(叶子)起来用。”慈少徐辉勋边说边用叶子煽风。

为了增加登山的趣味,慈青哥哥姐姐还设计了许多小任务给慈少。在开始登山前,慈少先透过团康培养默契,决定小组出发秩序。“各位,我们第一个任务就是去找这棵大树,然后手牵手环绕这棵树。”高年级的小组长拿著任务卡,带领组员完成任务。

慈少一路上还需要完成各种任务,例如寻找菇类和小动物拍照、找最大的叶子、最长的树枝,还要提起勇气与登山客拍照。在小休的亭子里,“文字接龙”团康的考验也等着大家。过程中,慈少要走过很多阶梯,每个阶梯都很高,每走一步路都非常吃力。人人走得气喘如牛、汗流浃背。

“一路上看到树还有一些曾经没有看过的东西,比如大的树叶,清凉的水还有很大只的蚂蚁(Giant Forest Ant)。”高年级的李峪德从小任务中体会不少:“森林很重要,

如果没有森林和大树,我们就没有新鲜空气。我们会生病,地球妈妈会生病,所以我们保护地球,保护这个环境。”

第一次参加慈少营的林芷慧才发现爬山原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运动,因为自己还没有掌握爬山的技巧。“我今天更加贴近大自然了。从游戏中学习到团结就是力量。‘文字接龙’游戏需要大家的配合,如果一个人不听从组长的指示去完成的话,我们不可能会完成这个游戏。” 

SG20131228 EDA XJS 050手牵手环绕着指定的大树拍团体照是活动的第一个任务。(摄 / 许景盛)

SG20131228 EDA LLL 091寻找最大片的叶子和最长的树枝中让同学们体悟到森林的重要性,因为森林能维持地球氧气平衡,所以他们学会要保护地球,爱护环境。(摄 / 梁俪磷)

下小石崖 激发潜力

低年级组有个14岁的小领队傅奕程,这是他第七次来登此山。原来傅奕程从11岁开始跟着父母和阿姨一起登山。“有信心带大家来这个岗位是因为已经有经验了,如果一个人走不是挑战,带着五十多人走是挑战。就要挑战自己。”

傅奕程喜欢登山,除了风景好、空气新鲜,还可以训练脚力、耐力和毅力。“刚开始的路是比较容易一点,等下走的路是比较难,需要带身体不舒服的慈少提早离开。”傅奕程口中的“挑战”,其实就是高低年级两组人会合,一起经过的“小石崖” (rock path)。

下小石崖时,大家手脚并用,听着慈青哥哥姐姐的指示,脚要怎么踩,什么时候脸要面向石崖才不会跌倒,慈少一个接一个地慢慢爬下石崖,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踩空跌倒。 

小组长林佳萱说:“因为我是第一个下去的,所以我踩到哪裡觉得是稳的,就跟我后面的人说该踩那里,该扶哪里。我到了下面。”各组之间彼此帮忙,你拉我一把,我扶你一回,看见团队一起完成任务,林佳萱感到很满意:“因为我是团体的一部分,大家一起完成了很难的路线,觉得能够帮助别人成功,然后看到身边的人成功,蛮开心的。”

“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平衡力,有时候担心那个石头会不稳、会跌倒,会担心树枝不稳,担心会抓着前面的同学然后一起掉。虽然我们很多人跌倒过了,可是大家还是很勇敢站起来,没有哭。我们会互相帮助,如果需要我们会手牵手一起过,我们觉得这样比较有安全感。”12岁的沈恩琦分享自己如何与伙伴跨过了这个考验。

不仅如此,慈少和校辅爸爸妈妈还互相扶持。沈恩琦说:“我们走到半路要跌下去时,师姑师伯也在旁边扶着我们。有一些慈少也是会找比较坚硬的树枝让他们做拐杖,让他们安心地走。有一位师伯从石崖下来也是很担心,慈少大家一起喊‘加油’,一起鼓励那个师伯。我觉得我们慈少更有凝聚力,而且更了解自己的队辅爸爸妈妈。”

SG20131228 EDA CYL 067
沈恩琦(前一)觉得上下山最大的困难是平衡力,担心石头不稳会跌倒,树枝不稳掉下来。不过彼此互相鼓励,跌倒了也会勇敢地站起来。(摄 / 蔡佑良)

书本以外 手脑并用

这天第一次来慈少活动的家长李忠合,在分会二十周年志业成果展中接触慈济,觉得慈济也有宣扬中华传统价值观,就把孩子给带来,打算2014年正式参与慈少班。

“团体一起来感觉不一样,我的孩子很喜欢,有互相学习、互助的感觉,尤其是下石崖的部分。”李忠合表示之前他常常带孩子前来登山,少了团体互动,孩子觉得很辛苦。

“过程中孩子必须要手脑并用,注意路况,注意跌倒,下石崖的时候要学习怎么抓。这些都是平常很难得有机会接触到的。”已经报名加入慈少队辅的李忠合也希望能够跟着孩子一起成长。“人是需要合群的,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东西。”他继续分享。

为了策划登山活动,策划团队也是用心良苦。“之前在想要去哪裡登山时考虑了很久,因为路是很危险的,可是我们给与他们信任,希望他们能够合作,一起完成路线。他们的反应出乎我们意料之外。因为我们之前安排了很多工作人员、人医会 、还有课务组员,就是担心孩子没有办法完成。但最后出乎我们意料之外,孩子看到队辅爸爸妈妈走得比较慢,也会关怀一下,担心他们有没有跌倒,这是我们很高兴能够看到的。”协调员之一陈怡安感到很欣慰。

从2013年头到8月,慈少都在准备小组经藏演绎〈语四恶业〉,从中成长了不少,后来慈少继续投入到分会12月的“法譬如水”经藏演绎。在岁末之际,慈少生活营安排此登山活动,即是一个团队的圆缘,也是迎接新一年的礼物。

SG20131228 EDA CYL 123同学们把登山所见所闻、及个人的体验与心得用画与文字跟大家分享。(摄 / 蔡佑良)

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