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慈善

学做不请之亲 慈善培训启悲心

2014年4月18日,新加坡慈济慈善组趁着耶稣受难日(Good Friday)公假,于静思堂举办了长达四小时的慈善培训,共有342位志工出席。其中,慈善组干事以有趣的短剧、精湛的演技,传达“访视的基本情操”和“新案评估的注意事项”。在欢笑声中,志工还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议题,尤其是在最后的讲座环节,双向交流更是热络。


SG20140418 CHA SYJ 005
长达4小时的慈善培训,共有342位志工出席。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志工们交流,训练观察能力、如何询问案主之细节和做准确的判断。(摄 / 苏月娇)

“您觉得新加坡人‘贫’吗?您觉得新加坡人贫在哪里?”慈济基金会(新加坡)社工林祖慧询问在座的志工。起初,大家因无法肯定答案而声音微弱,最后终于异口同声地回答:“贫在心里。”

“相对于其他较贫穷国家,新加坡的慈善志业比较难做。有些照顾户并不会因为获得一包白米补助而心存感恩,因为内心无法知足,所以我们要把上人的法送到他们的家里!”林祖慧一语道出新加坡慈善志业的挑战。

慈善是慈济的根本,随着投入访视的志工日益增加,2014年4月18日,新加坡慈济慈善组趁着耶稣受难日(Good Friday)公假,于静思堂举办了长达四小时的慈善培训,共有342位志工出席。其中,慈善组干事以有趣的短剧、精湛的演技,传达“访视的基本情操”和“新案评估的注意事项”。在欢笑声中,志工还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议题,尤其是在最后的讲座环节,双向交流更是热络。

寓教于乐 考验观察力

培训一开始,志工的观察力就受到考验。大家两人一组,在和伙伴交流短短五分钟后,每个志工都必须回答有关对方的14题问卷。“您是因为‘ 法譬如水’经藏演绎而加入慈济的吗?”“您平常有参加访视吗?”一来一回的问候,让静思堂佛堂的气氛升温,把清晨的睡意给驱赶了。在填写问卷时,不少志工还以“笑容很可爱”、“亲切”等字眼来形容伙伴呢!原来,此游戏的用意在于训练访视志工的观察力,让志工在拜访案家时,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。

为了让志工更能感受访视的实况,慈善组干事用心良苦,设计了贴近新加坡民情的两出情境剧。第一出戏让大家重温了访视的注意事项,第二出戏则展现了评估新案时所需的技巧和经验。平常严谨的干事,经过之前两次彩排后,渐渐融入角色并夸张呈现,让台下志工融入其中,笑声不断。之后社工林祖慧带领大家思考和反馈,志工马上举手点出可以改进之处,小至敲门的次数和音量,大至不能在案家歇息,如此诸类错误示范,均逃不过大家的“慧眼”。

慈济志工感恩苦难人给予一个付出爱心和学习成长的机会,因此称之为“感恩户”。“我们要时时抱着一份感恩的心过去案家,当您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您的时候,就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感恩户。访视工作可以让我们学习软实力,要有耐心、热情和诚恳。”林祖慧分享道。

不请之亲 力行无量义

“来慈济没做慈善,将会是您的遗憾。来访视就是来行《无量义经》。我们要做众生的‘不请之师’、‘不请之友’和‘不请之亲’,自愿把他们当成我们的老师和亲友。‘苦既拔已,复为说法’,解决他们的困难再给予他们正确的观念。”在座谈环节中,资深访视志工洪德谦以《无量义经》经文融会贯通地和慈善精神结合在一起。

长期照顾许家三名老人家的志工王添辉,以实际行动落实“不请之亲”。身为许家支柱的大哥突然往生后,家中三餐无以为继。二弟出门洗肾之前无法享用温饱的一餐,而小妹因为脊椎弯曲而无法下厨。访视志工为此议决,补助许家送午晚餐的服务。由于没有提供早餐的餐饮业者,王添辉主动为许家二老买送早餐,每日不断,已经长达一年了。“对我来说,这只是比较早醒而已,这不困难。”王添辉说道。

座谈环节在社工林祖慧的带动下,显得更有深度和广度。议题涵盖感恩户孩子的叛逆问题和如何落实精神关怀个案,志工也踊跃分享个人的经验。

比如讨论“感恩户在志工面前批评孩子的花费习惯时,我们要怎样处理?”时,不少志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。高倩晖认为孩子的消费习惯是父母教的,她会为感恩户分享自己的例子:“总是给孩子刚刚好的零用钱,并希望孩子日后赚多少,花多少。”

若感恩户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数落他们的缺点,志工沈友城提出,希望访视员要有默契,分别照顾父母和孩子的感受。一些访视员可以主动把孩子带去一旁,聆听孩子的感受;另一些访视员则聆听父母的倾诉和开导情绪。“如何顾及感恩户的感受,又能正确引导他们?这成了大家必须学习的功课。”林祖慧总结道。

善的循环 重寻人生意义

第一次参加慈善培训的郑安妤表示,这天的课程里让她对如何当一名访视员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。“好比在破冰遊戏里,我们要懂得观察;透过戏剧的呈现明白在访视时不可随意地讲话,该如何跟进案主的状况等。慈善是慈济的根,访视则是磨练我们耐心的道场。”郑安妤补充道。

郑安妤分享说这是她第一次学慈济歌曲《一家人》的手语,而她其实想学《一家人》很久,终于如愿以偿了。因为这首歌让她有家人的感觉,很感动,因为她在八年前也曾经接受过慈济的帮助。

郑安妤因参加武吉巴督环保点的资源分类活动,重新和慈济接轨,并在2013年10月成为灰衣志工,参与“法譬如水”经藏演绎。从《法譬如水——慈悲三昧水忏讲记》中,她学到要去付出,眀白大爱是无所求的,而且还要感恩和知足。

郑安妤笑着说:“慈济‘四神汤’,我还缺少了两样东西:善解和包容。这将会是我下一个要学的目标。慈济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修行、安心和了解人生意义的团体。而人生意义对我来说就是付出。” 经过培训后,郑安妤就更安心地报名参加访视活动了。

不仅是郑安妤,培训结束后,共有70名志工主动填写表格,准备把时间留给慈善,定期把“上人的法送到感恩户的家”!

SG20140418 CHA CSB 050
为了让志工更能感受访视的实况,慈善组干事用精心设计了两出贴近新加坡民情的情境短剧。(摄 / 陈三峇)

SG20140418 CHA SYJ 060
社工林祖慧一语破出新加坡慈善志业的挑战,她表示大部分的感恩户无法知足,所以我们不只要送白米也要把上人的法送到他们的家里。(摄 / 苏月娇)

SG20140418 CHA SYJ 064
林祖慧邀请四位资深的志工上台分享访视经验,议题涵盖感恩户孩子的叛逆问题和如何落实精神关怀个案,同时与台下的志工有双向交流。(摄 / 苏月娇)

SG20140418 CHA SYJ 067
志工高倩辉认为孩子的消费习惯是父母教的,她常与感恩户分享自己总是给孩子刚刚好的零用钱,是培养孩子日后赚多少,花多少的习惯。(摄 / 苏月娇)

SG20140418 CHA SYJ 066
郑安妤表示慈济活动是一个修行、安心和了解人生意义的团体,而人生意义对她就来说是付出, 经过培训后,她更安心地报名参加访视活动。(摄 / 苏月娇)

SG20140418 CHA CSB 082
「若感恩户不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数落他们的缺点」的议题中,志工沈友成建议访视员要有默契,分别照顾父母和孩子的感受,个别聆听孩子与父母的倾诉并开导情绪。(摄 / 陈三峇)

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