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综合

国庆前夕 客工编织感恩与思念

迎接新加坡建国55周年之际,志工团队两次走入新加坡体育城,和暂时寄宿的客工,一起用针线编织对国家的感恩与对家人的思念。虽疫情前景不明,大家重燃心中希望,更有信心地迎向明天。


SG20200808 GNA LYH1 374
客工和志工团队拿着缝纫成品,在新加坡国庆日前夕,高声祝福新加坡生日快乐!摄 / 连雅慧

“Happy Birthday Singapore!”(新加坡生日快乐!)

面对镜头,四十多名客工、宿舍管理员和志工以宏亮的声音祝福即将迈入55岁的新加坡。声音响彻新加坡体育城(Singapore Sports Hub)内的国家体育场(National Stadium)。镜头之外,馆内几百名客工听闻,也同样呼声回应:“耶!”

可容纳五万五千名观众的新加坡国家体育场是本地最大的体育场,曾举办东南亚运动会等国际体育和娱乐盛事。4月17日,新加坡的新冠确证病例共5050起,宿舍客工占了当天新增病例的九成。为了防堵宿舍疫情,国家体育场腾出已经关闭的设施空间,改为客工的临时宿舍,好让经检测的健康客工能维持安全的社交距离。

随着疫情恶化,上千名客工陆续迁入国家体育场,住在被帆布区隔的不同区域。在各个区域里,露营帐篷是每名客工的单人睡房。除了基本作息,他们仅能透过馆内的无线网络消磨时光,偶尔轮流到国家体育场附近的草坪走动、晒太阳。

如此周而复始的生活,在三个月后,带着针线的志工团队踏入国家体育场,才开始有了变化……

针线 凝聚彼此

“真正高兴地见到你,满心欢喜地欢迎你,欢迎、欢迎,我们欢迎你!”

8月9日国庆日前夕的下午,来自慈济基金会(新加坡)、社区艺术组织叁南瓜(3Pumpkins)和新加坡国际基金会(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)的志工先在国家体育场入口列队欢迎24名印度和孟加拉国籍客工入座,展开温馨的“篱家布衾”艺术计划 (注)。

酷热的天气中,人人戴着口罩,坐在国家体育场中央的活动空间。从脸颊滑落的汗水不时沾湿握着的布料,针线在手指间游走,穿梭在布料间。有的客工眼神专注,不停密密缝;有的和志工有说有笑,醉翁之意不在“缝”也。

透过专注与交流,篱家布衾计划希望能让客工暂时远离负面情绪,抒发内心情感。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是此计划的支持单位之一。透过把不同社区凝聚一起,该机构也希望借此感谢客工对新加坡的多年建设。

“非常享受整个过程,能够放慢步伐来反思。”基金会代表黄小姐(Wendy Ng)分享。她觉得这是和客工交流的好机会,难得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,拉近彼此的距离。她希望客工在疫情过后,可以尽快和家人团聚。

叁南瓜负责人林诗韵还特别选了一些淡米尔和孟加拉流行歌曲,用手机配搭麦克风播出,气氛轻松愉快。一些客工一边缝纫,一边开心点歌,甚至拿起麦克风来唱歌,度过难忘且有意义的下午。

想家 感同身受

“I miss my family”是同桌客工的布艺作品,表达他思念家人的心情。来自印尼泗水的慈青林惠玉看了感同身受,刚刚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她,习惯每个学期回家一趟,但今年却受疫情影响,只能每天和家人视频通话。

“看到这么多客工被新冠病毒感染,我觉得必须做一些事情。”当林惠玉在慈青Instagram社交平台上看到这项活动后,就毫不犹豫地报名。从未和南亚客工接触的她,面对不同国籍,刚开始觉得有点不自在。然而,客工的积极回应,让彼此很快地打成一片。林惠玉称赞客工的缝制技巧比她好,希望他们保持正向,一起度过离家和被隔离的惆怅。

印裔志工吉蒂(Keerthiga Ashwini),也是透过Instagram得知这项活动。刚好和两名印度客工同组,熟悉淡米尔语的她,很自然地与他们交流。客工的踊跃参与让她大开眼界,也能借此了解大家心中不同的想法。

“他们很想快点回到正常的生活,可以享用香辣的美食。”吉蒂道出客工的心声。他们交谈甚欢,客工也乐于分享家乡的故事。三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,吉蒂觉得这项活动非常有意义。

SG20200730 GNA WJH 076
志工蔡淑萍和客工唐嘉维鲁一见如故。摄 / 吴佳翰

SG20200730 GNA WJH 099
客工唐嘉维鲁做给女儿的礼物。摄 / 吴佳翰

送你 我缝的心

这是团队第二次来到国家体育场,现场大约有三分之二是“回头客”。在7月30日的首次活动,志工蔡淑萍对客工的创意与想家之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她陪伴的客工唐嘉维鲁(Thangavelu Rajasekaran)以各种布料缝制了其女儿的形状,貌似平面的洋娃娃。蔡淑萍见状,也缝了一颗红色的爱心和一双鞋子,送给唐嘉维鲁,好让他可以把这颗心缝在心脏的位置,及时地把作品完成。

身为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,蔡淑萍十分感激客工的付出:“这里的建筑工作,如果没有他们,有多少新加坡人愿意去做?我都认为要一视同仁,他们也是身不由己的,要把他们当作家人看待。”

唐嘉维鲁来自印度,在建筑业已工作九年。“她很可爱、漂亮,为我们的家带来很多欢乐……大家都说我的女儿非常活跃和顽皮。”他笑着形容即将一岁的女儿Moshika。唐嘉维鲁表示,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,“大家在这个活动非常放松,可以唱歌和缝纫,大家都非常开心。”

SG20200730 GNA WJH 070
宿舍员工阿兹兰(中)对客工仁嘉三美(左)的作品颇有感触。摄 / 吴佳翰

SG20200730 GNA WJH 102
客工也轮流展现歌喉。摄 / 吴佳翰

道别 彼此启发

阿兹兰(Muhammad Azan bin Jaafar)是其中一名宿舍管理员,负责照顾这批客工的起居已有两个月。他语带哽咽地说:“我很开心,因为客工和我说他们今天有机会发挥创意,缝纫出自己的情感。这本身是非常感人的事。因为你们是发自内心地服务,愿意为了客工而付出宝贵的时间。”

身为穆斯林的他,活跃于新加坡宗教联谊会,对于佛法也有一些了解。他说:“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需要被人帮助。有个宗教语汇叫‘业力’(karma):帮助穷人,有一天穷人也会帮助我们。”

印度客工仁嘉三美(Rengasamy Kannaperan)的作品表达了想念父母和妹妹之情。阿兹兰见后不禁悲从心来,想起自己也无法在开斋节期间探访身在马来西亚、印尼和汶莱的亲人。长达两个月的相处,宿舍员工早已和客工建立起深厚的感情。

活动结束前,大家手上拿着缝了三小时的成品,里头有“I Love SG 55”、“NDP2020”(2020年国庆庆典)的字样,表达内心对这座花园城市的厚爱。此外,也有“Miss u Amma, Sister”(妈妈和姐姐,我想念你)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;还有“I Love you My Sister, Pink Zone”(我爱您,姐姐。来自粉红区)送给住宿区域的管理员,感谢他们所给予的照应。

所有宿舍客工的新冠检测已在8月8日结束,住在国家体育场内的两千名客工将陆续复工,并迁至新的宿舍。因此,慈济在国家体育场的“篱家布衾”计划也迈入尾声。布艺作品自国庆日起,已在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展出,直到年底。

SG20200808 GNA LYH1 407
活动结束后,志工和客工挥手道别。摄 / 连雅慧

注:

“篱家布衾”计划的主策艺术家是王文清,主办单位是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和叁南瓜。计划主要赞助为马来亚银行新加坡有限公司,支持单位为新加坡国际基金会、慈善信托The Majurity Trust、义顺集选区百盛艺术计划、忠邦社区艺术及文化俱乐部,以及义顺东社区艺术及文化俱乐部。

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