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教育人物

永不停止学习 用教育翻转人生

在教育工作者戴钰郿的生命经验里,教育是翻转家庭和命运的必备资粮,因为自己有了成功的经验,所以在杏坛生涯中,看到资源较少的孩子遇到困境,她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,更期许学子透过学习,将知识转成智识,功能化成良能。


戴钰郿与大爱幼教中心学童一起在户外散步。(摄/ 曾美珍)

有些记忆永远铭刻在心,对于新加坡慈济教育志业发展室主管戴钰郿而言,八岁时收到礼物的那份记忆,将一直深深地刻在脑海里。毕竟,这几乎是改变她人生轨迹的重要时刻。

回到1978年,戴钰郿还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。来自马来西亚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,在五兄弟姐妹中排行中间的戴钰郿,自五岁起就开始帮忙洗衣服等家务,以减轻父母负担。她形容童年生活像乏味的例行公事,整日在家务和学校作业之间轮换度过。

当时她家里的经济捉襟见肘,父母手头很紧,平常都向杂货店赊账,到月尾再结账偿还。童年生活拮据,对那些要花钱的娱乐和礼物,小小的戴钰郿更是从不敢多想。

就读小二时,戴钰郿在四十多人的班里取得第二名佳绩,班主任把一个兔子造型的存钱筒送给她,以示奖励和鼓励。这份简单的礼物几乎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,因为这不仅是她难得收到的礼物,更代表老师对她的关心。正是因为收到这份鼓励,她在年幼时就下决心要走上教育这条路。

四十多年过去,这个如今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兔子存钱筒,仍珍藏在她的家中。52岁的戴钰郿感恩地说:“那时,能够收到老师的礼物是一件大事,而且我家很穷,没有人送过我礼物,所以它(存钱筒)是非常珍贵的礼物,让我一直保存到今天。”

“我的老师非常严厉,但她确实很关心学生,如果你做得好,她会鼓励你,她是一个相当负责任的老师,我想成为像她一样的老师。

如今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兔子存钱筒,却曾给了戴钰郿莫大的鼓励,改变她的人生轨迹。(摄/ 戴钰郿)

实现教育梦

戴钰郿实现教育梦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,在完成马来西亚教育文凭(SPM)考试后,母亲希望她能出社会工作,支持妹妹的学业。当时戴钰郿在新加坡一家工厂一边工作,一边等待考试成绩。同时面对妹妹和自己学业上的负担,戴钰郿没有思虑太久,就毅然选择为了家庭牺牲自己,继续留在工厂工作。

然而,戴钰郿内心的热情从未熄灭,工作了一年后,她存下了足够的钱回到马来西亚家乡马六甲,申请进入一所师范学院学习,并在25岁毕业成为了柔佛州新山的一名小学教师。三年后,她被晋升为学校的纪律主任。

尽管不得不停止学习以养家糊口,但戴钰郿(右)从未放弃教育梦,最终从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。(提供/ 戴钰郿)

2006年,戴钰郿离开了任教超过十年的马来西亚,跟随丈夫到新加坡定居,但她在教学生涯的感动与收获,仍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。

学校纪律主任在许多孩子的印象中,是学校里最凶的人物,但戴钰郿却谈及“爱”的重要性,她说:“爱和关心对于成长非常重要,无论孩子的背景如何,通过与孩子们友善相处,我希望他们长大后也能善待他人。”

纪律主任的身份也让戴钰郿提醒自己,要时时具备身教榜样:“身为纪律主任,我必须做好事情,并成为榜样。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,我也看到教育的方法可以引导他们行为发生变化,这就是为什么家长在孩子身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因为孩子们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更长。”

戴钰郿对学生的关心,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,她曾经的学生黄龙,至今仍与戴钰郿保持联系,黄龙在1997年就读小六时,戴钰郿是他们班的班主任。黄龙笑称,自己的班级以全级成绩最差著称,是许多老师认为“没有希望”的学生,而自己也是当时校内相当顽劣的孩子,吸烟、打架和旷课都是家常便饭。

即便有些叛逆,但黄龙仍然深刻地记得,戴钰郿和其他老师很不一样。今年37岁的黄龙有些感动地说:“我们是最差的班级,所以上课时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,但她从未放弃我们。在所有的老师中,我最记得就是她。”,

14岁时,已经从小学毕业的黄龙不行遇上电单车事故,受了重伤,但他们家因为经济状况不佳,而无法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。为了凑足医药费,黄龙到处向亲戚和朋友求助,当他联系上戴钰郿时,没想到她毫不犹豫地提供他一些生活费用的帮助,这对黄龙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。

戴钰郿对学生的默默付出,也被其他学生看在眼里。黄龙的同学张国伟忆述,戴钰郿会关心班上中的每一个学生,甚至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给可能没吃饱的孩子买食物。在张国伟看来,戴钰郿是一名负责、勤奋并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。

张国伟分享道:“即使我出来社会工作了,我仍然记得老师的善良,原因是有一年我父亲去世了,她一直陪在我身边,并给我很多鼓励。在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中,我不一定喜欢他们每一个人,但她(戴钰郿)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。”

1997年,黄龙(前排右一)和张国伟(第二排右三)就读小学六年级时,戴钰郿(前排右四)担任他们班的班主任。(提供/ 戴钰郿)

走进慈济

戴钰郿是因为参与慈济教师联谊会(简称教联会),而认识了慈济。1997年,还在新山任教的戴钰郿与学校的几位老师,参加了教联会为期一周的培训营,营会旨在以“静思语五段式教学法”,帮助老师将静思语融入课程,寓教于乐。戴钰郿被营会上所学而惊艳,启发她走上慈济志工的道路。

戴钰郿分享道:“这很感人,原来我们可以成为如此高素质的老师,这种素质是指在孩子的发展和性格塑造中的素质。最重要的是,是用妈妈的爱心,来关爱和教导普天下的孩子。”

1997年,戴钰郿(前排右三)参与了教联会在台湾举办为期一周的培训营,从而成为走入慈济的契机。(提供/ 戴钰郿)

被慈济志工们的温暖和付出打动,戴钰郿开始参与慈济各项志工服务,包括参加慈善访视和环保活动。她发现,慈济注重品格的教育理念,不仅重视专业教育,更重视启发人的良能,与自己一路走来,通过教育翻转家庭与个人命运的价值观完美契合。

因此,当戴钰郿在2006年定居新加坡后,她顺理成章开始承担每月亲子班的教育志工。此外,她还负责承担“新芽助学金”计划。在这项计划下,慈济资助学子的餐费和交通费。志工定期拜访学生家庭,每月走入校园,亲手赠予餐券增值车资卡,为学子打气加油。


在新加坡静思堂的新芽助学金颁发典礼上,戴钰郿(右)与女儿一起担任司仪。(摄/ 黄思妮)

深耕教育志业多年,2016年,戴钰郿受邀出任慈济大爱幼教中心管理职务,她当下毫不犹豫地接受这个机会,并全身心投入其中。

如今担任慈济教育志业主管超过六年,外人或许会想象,在教育界拥有丰富经验的戴钰郿一定胜任有余,但其实从一开始就面对许多挫折。从小成长在讲华语的环境,戴钰郿的英语并不流利,但现在进入一个英语为主导的圈子,她需要讲英语与政府机构还有不同背景的教职员沟通。

戴钰郿透露:“一开始我连着哭了好几天,感到很有压力,因为我的英语不好。写或读还好,但交流是最困难的,因为我不习惯说英语。”

面对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障碍,她本可以选择离开,回到舒适圈中。但戴钰郿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,而是主动参加外部的英语课程,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,甚至在之后继续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,汲取管理经营的新知识。

她坚定地说:“我不是那种在遇到问题时第一个逃跑的人,这不是我的性格。因为我的成长环境,我不容易放弃,愿意承受艰难。”

戴钰郿(左二)在新山任教时,就开始积极参与慈济志工服务。(提供/ 戴钰郿)

坚信终身学习信念,戴钰郿在51岁完成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。(提供/ 戴钰郿)

不间断向前进

从毕业至今从未间断过学习,成功逆转人生的戴钰郿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,更希望借着现在的岗位,把知识的力量传承给下一代。目前新加坡已经有两家慈济大爱幼教中心,戴钰郿希望有朝一日,大爱幼教中心能成为新加坡家喻户晓的学前教育中心,这个梦想驱使她克服一切障碍,每天在忙碌的工作中努力前行。

“我的动力来自对教育的热情,当我管理得不够好时,也会感到低落,但我告诉自己,这只是一次又考验,之后我就会放下它。”戴钰郿分享道。

总能保持正面积极的心态,她把这归功于慈济的教诲。戴钰郿每天清晨都会起床聆听慈济创办人证严上人的开示,这使她充满从容和力量去面对日常的挑战。

她解释说:“慈济向我展现生命的价值究竟在哪里,是慈济帮助我找到方向,而不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、结婚生子,仅此而已。”

“慈济也帮助我内在的成长,我没有太多的烦恼,因为我认识到担忧是没有意义的。如果事情发生了,它就会发生。我的环境没有改变,但我现在可以自在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,并面对任何问题。”

“上人总是告诉我们要消除自己的烦恼,启发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。”

戴钰郿(后排左五)与幼教中心教职员欢度教师节。(摄/ 曾美珍)

自幼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,从生活拮据、性格胆小的小女孩走到今天,通过教育和不懈求知的努力,戴钰郿实现童年志愿,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翻转人生困境。

来自普通家庭背景,戴钰郿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,但正是过去种种挑战丰富了她的人生阅历。而她对知识的不懈追求,早就远不限于书本上的知识,这些年深入慈济理念,也让她学习把智识转成智慧,塑造正向的人生价值观。

虽然戴钰郿现在不在课堂上教书,但她将继续领导慈济大爱幼教中心,启发和教育下一代,也相信孩子在她这里一定会得到妥善的教育及照顾。


延伸阅读